最新发布
文学艺术学院
2025-10-10
8743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于2016年获批,2017年开始招生。本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博导3人,硕士生导师28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本学科共设7个二级学科方向,即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新疆、兵团社会文化发展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落点,在注重西域文献与文学研究、新疆当代文学研究等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推动新疆、兵团文学艺术创作与文艺评论实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一带一路文学与文化交流、多民族文学翻译、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等交叉性、应用性研究方向。
1.文艺学
主要研究内容:文化润疆与文艺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文化润疆研究、新疆兵团文艺资源与文化传承研究、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媒介技术发展与文艺创作研究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史、汉语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研究、一带一路语言文字调查研究、兵团语言文字调查研究、维汉语言对比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
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要研究内容:古籍整理研究、古籍保护研究、古籍鉴定研究、古籍数字化研究、佛教文献学研究、文学文献学研究、敦煌文献学研究、丝路文化与交流研究等。
4.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唐宋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词学研究、西域文学与文献研究、石刻文献研究、宗教文学与文化研究、屯垦文学研究等。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兵团文学研究、新疆当代文学研究、新疆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东西文学比较研究、欧美文学研究等。
7.民间文学
主要研究:新疆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民间文学史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等。
艺术学
艺术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由2021年获批的美术学学位点发展而来,于2023年成功转设,并于2024年开始招生。本学科团队现有导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4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称号1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兵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本学位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秉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新疆与兵团的特色艺术资源优势,致力于服务“文化润疆”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为区域文化艺术繁荣与乡村振兴贡献学术力量。现设立三个研究方向: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史论。简介如下:
1.音乐学
音乐学是系统研究音乐史论、音乐批评、音乐教育、音乐家及其作品、乐器、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种音乐文化现象的理论学科。本方向立足国际化与现代化视野,扎根新疆多民族音乐传统与兵团红色音乐文化,以中外优秀音乐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为指导,深度融合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与新疆—兵团区域音乐资源的系统性研究。重点开展多民族音乐交往交流交融、中华音乐符号体系建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中华民族音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等核心议题,着力探索音乐艺术在形式表征、社会功能与文化动力层面的发展规律,服务于文化润疆工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疆底蕴的音乐理论体系、创作体系与教育科研体系。
2.美术学
美术学是系统研究美术历史、理论、批评、教育、创作实践、文化遗产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理论学科。本方向立足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植根新疆多民族美术传统与兵团红色美术资源,融合艺术史论、视觉文化、图像研究及美术教育等多元视角,注重运用形式分析、图像学、社会学和物质文化等跨学科方法,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战略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聚焦丝绸之路美术遗产、新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视觉表达、兵团主题美术创作与国家形象塑造、美术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润疆中的视觉机制等关键议题,深入探索区域美术的形式语言、社会功能与文化逻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疆底蕴的美术创作、教育与科研体系。
3.设计史论
设计史论是系统研究设计的历史、理论、批评与实践,关注设计家与作品、设计类文化遗产、造物活动演变、生活样式发展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跨学科领域。本方向立足国际视野与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扎根丝绸之路多民族造物传统与兵团特色物化体系,融合物质文化、技术史、社会史与生活史等多维视角,运用设计人类学、类型学、符号学与系统设计等跨学科方法,服务国家战略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聚焦丝路造物体系的传承与转化、多民族生活样式中的设计智慧、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设计认同、文化润疆背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等核心议题,探索设计在功能、审美、文化与社会层面的整合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的设计理论、教育与实践体系。
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语文)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6年开始招生,包括全日制、农村硕士计划、以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培养类别。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培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特色: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学科教学(历史)
学科教学(历史)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7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
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有良好的中学历史教育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了解中学历史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能胜任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解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科教学(音乐)
学科教学(音乐)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2016年开始招生,后暂停,2026年恢复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培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音乐教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法则、技能技巧和管理知识并正确应用于实践。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学科教学(美术)
学科教学(美术)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6年开始招生,2020年暂停,2026年恢复招生。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师德、深厚人文与艺术素养、扎实美术专业基础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热爱美术教育事业,能胜任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及教研管理、教师培训、社会美育与文化机构艺术教育等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扎根边疆、奉献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学科知识,熟悉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动态;具备较强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能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3.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美术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教学实践;具备良好的跨学科整合意识、团队协作与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积极应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二、培养特色
1.立足新疆与兵团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注重敦煌艺术、丝绸之路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本土美育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转化,强化“文化润疆”实践导向。
2.通过教育见习、实习、教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与中小学、美术馆、文化机构建立协同培养机制,突出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与反思性实践。
3.融合艺术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关注国际美术教育前沿,培养具备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素养的美术教育人才。
国际中文教育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已培养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韩国、俄罗斯、阿根廷、乌拉圭、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上千名留学生。学院依托石河子大学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萨金诺夫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和俄罗斯阿尔泰国立技术大学汉语中心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具备丰富的国际中文教育经验。2020年获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2023年开始招生,现有研究生导师7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17人,大部分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中高级职称,均对相关学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本专业招收通过全国攻读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复试选拔录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其他同等学力)的中国学生,以及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愿意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文语言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心健康的外籍人士。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国际中文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英语或俄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和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面向新疆周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文教学、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专门人才。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中文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方式包括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孔子学院,在孔子学院以及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中文教学和文化交流实习工作,或在国内各类国际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进行中文教育实习两种,实践时间一般为12个月。
具体招生事宜详见石河子大学研究院招生简章。
新闻与传播
石河子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于2023年招生,现有导师8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培养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兵团、新疆区情,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承担新闻宣传的管理工作,胜任新技术变革和新时代国家媒体发展战略新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融合型人才。
硕士点现有“全媒体演播中心”、“数字媒体实验室”、“数据新闻实验室”、“摄影摄像实训室”等八个实验室,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实验与实训;并与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日报社等十余家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和双导师制度,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作与毕业设计。
音乐
音乐专业硕士于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2023年调整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目前有招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本专业设立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音乐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声乐表演
设置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方向。培养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声乐表演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声乐演唱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大量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经典声乐作品并运用到实践中;本方向须掌握声乐的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声乐作品并赋予艺术创作与实践。
2.器乐表演
设置钢琴表演和民族器乐(扬琴、琵琶、二胡)方向。注重培养舞台、个人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演奏技能。以提高艺术修养和专业素养为目的,提升专业领域内的认知和演绎水平,使其掌握多时期作品风格的能力,能够独立演出或组织个人音乐会等的能力。本方向须掌握乐器的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大量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还应根据专业特点有选择地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专门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音乐实践中。
3.音乐教育
研究音乐教育规律,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主要研究理论内容包括音乐教育的本质、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的历史沿革、音乐教学的一般原则与一般规律、学校音乐教育的组织方法与教学模式等内容,实践内容为音乐教学技能、音乐教育课题的研究。
美术与书法
美术与书法学位授权点由艺术(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于2023年调整成功。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中国画
本方向主要包括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丝绸之路(新疆、兵团)题材的中国画主题创作实践研究,以及相关的技法探索研究,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
2.绘画
本方向主要包括油画、水彩画技法探索,丝绸之路(新疆、兵团)题材的油画、水彩画主题创作实践研究,涉及人物、风景、静物等画种。
3.美术教育和书法教育
本方向主要包括美术教育和书法教育发展研究、美术和书法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美术和书法教材研究、美术和书法教学技能研究及技法实践,新疆出土书迹研究,民间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美术和书法教育发展规律研究,新疆(兵团)美术和书法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美育等范畴,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段。
设计
设计学位授权点由艺术硕士(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于2024年调整获批。设立两个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传达与媒体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环境设计
本方向聚焦新疆兵团地域的人居环境品质研究;探索多民族地区设计资源应用;探索设计教育“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具体研究领域:新疆城乡人居环境创新实践、兵团文化创新实践研究、丝绸之路艺术资源创新设计研究。
2.传达与媒体设计
本方向聚焦视觉符号设计与运用;探索文化资源可视化的实践及推广;探索视觉信息交互;研究领域:视觉符号设计与运用、视觉信息交互设计、数字艺术创新实践。
2025-10-10
文学艺术学院
8743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于2016年获批,2017年开始招生。本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博导3人,硕士生导师28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本学科共设7个二级学科方向,即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新疆、兵团社会文化发展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落点,在注重西域文献与文学研究、新疆当代文学研究等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推动新疆、兵团文学艺术创作与文艺评论实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一带一路文学与文化交流、多民族文学翻译、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等交叉性、应用性研究方向。
1.文艺学
主要研究内容:文化润疆与文艺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文化润疆研究、新疆兵团文艺资源与文化传承研究、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媒介技术发展与文艺创作研究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史、汉语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研究、一带一路语言文字调查研究、兵团语言文字调查研究、维汉语言对比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
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要研究内容:古籍整理研究、古籍保护研究、古籍鉴定研究、古籍数字化研究、佛教文献学研究、文学文献学研究、敦煌文献学研究、丝路文化与交流研究等。
4.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唐宋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词学研究、西域文学与文献研究、石刻文献研究、宗教文学与文化研究、屯垦文学研究等。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兵团文学研究、新疆当代文学研究、新疆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主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东西文学比较研究、欧美文学研究等。
7.民间文学
主要研究:新疆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民间文学史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等。
艺术学
艺术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由2021年获批的美术学学位点发展而来,于2023年成功转设,并于2024年开始招生。本学科团队现有导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4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称号1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兵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本学位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秉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新疆与兵团的特色艺术资源优势,致力于服务“文化润疆”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为区域文化艺术繁荣与乡村振兴贡献学术力量。现设立三个研究方向: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史论。简介如下:
1.音乐学
音乐学是系统研究音乐史论、音乐批评、音乐教育、音乐家及其作品、乐器、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种音乐文化现象的理论学科。本方向立足国际化与现代化视野,扎根新疆多民族音乐传统与兵团红色音乐文化,以中外优秀音乐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为指导,深度融合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与新疆—兵团区域音乐资源的系统性研究。重点开展多民族音乐交往交流交融、中华音乐符号体系建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中华民族音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等核心议题,着力探索音乐艺术在形式表征、社会功能与文化动力层面的发展规律,服务于文化润疆工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疆底蕴的音乐理论体系、创作体系与教育科研体系。
2.美术学
美术学是系统研究美术历史、理论、批评、教育、创作实践、文化遗产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理论学科。本方向立足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植根新疆多民族美术传统与兵团红色美术资源,融合艺术史论、视觉文化、图像研究及美术教育等多元视角,注重运用形式分析、图像学、社会学和物质文化等跨学科方法,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战略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聚焦丝绸之路美术遗产、新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视觉表达、兵团主题美术创作与国家形象塑造、美术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润疆中的视觉机制等关键议题,深入探索区域美术的形式语言、社会功能与文化逻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疆底蕴的美术创作、教育与科研体系。
3.设计史论
设计史论是系统研究设计的历史、理论、批评与实践,关注设计家与作品、设计类文化遗产、造物活动演变、生活样式发展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跨学科领域。本方向立足国际视野与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扎根丝绸之路多民族造物传统与兵团特色物化体系,融合物质文化、技术史、社会史与生活史等多维视角,运用设计人类学、类型学、符号学与系统设计等跨学科方法,服务国家战略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聚焦丝路造物体系的传承与转化、多民族生活样式中的设计智慧、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设计认同、文化润疆背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等核心议题,探索设计在功能、审美、文化与社会层面的整合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的设计理论、教育与实践体系。
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语文)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6年开始招生,包括全日制、农村硕士计划、以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培养类别。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培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特色: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学科教学(历史)
学科教学(历史)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7年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
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有良好的中学历史教育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了解中学历史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能胜任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解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科教学(音乐)
学科教学(音乐)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2016年开始招生,后暂停,2026年恢复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培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音乐教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法则、技能技巧和管理知识并正确应用于实践。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
学科教学(美术)
学科教学(美术)是教育专业学位下设置的学科研究领域,自2016年开始招生,2020年暂停,2026年恢复招生。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师德、深厚人文与艺术素养、扎实美术专业基础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热爱美术教育事业,能胜任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及教研管理、教师培训、社会美育与文化机构艺术教育等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扎根边疆、奉献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学科知识,熟悉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动态;具备较强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能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3.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美术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教学实践;具备良好的跨学科整合意识、团队协作与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积极应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二、培养特色
1.立足新疆与兵团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注重敦煌艺术、丝绸之路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本土美育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转化,强化“文化润疆”实践导向。
2.通过教育见习、实习、教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与中小学、美术馆、文化机构建立协同培养机制,突出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与反思性实践。
3.融合艺术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关注国际美术教育前沿,培养具备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素养的美术教育人才。
国际中文教育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已培养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韩国、俄罗斯、阿根廷、乌拉圭、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上千名留学生。学院依托石河子大学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萨金诺夫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和俄罗斯阿尔泰国立技术大学汉语中心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具备丰富的国际中文教育经验。2020年获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2023年开始招生,现有研究生导师7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任教师17人,大部分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中高级职称,均对相关学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本专业招收通过全国攻读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复试选拔录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其他同等学力)的中国学生,以及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愿意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文语言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心健康的外籍人士。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国际中文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英语或俄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和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面向新疆周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文教学、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专门人才。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中文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方式包括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孔子学院,在孔子学院以及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中文教学和文化交流实习工作,或在国内各类国际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进行中文教育实习两种,实践时间一般为12个月。
具体招生事宜详见石河子大学研究院招生简章。
新闻与传播
石河子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于2023年招生,现有导师8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积极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培养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兵团、新疆区情,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承担新闻宣传的管理工作,胜任新技术变革和新时代国家媒体发展战略新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融合型人才。
硕士点现有“全媒体演播中心”、“数字媒体实验室”、“数据新闻实验室”、“摄影摄像实训室”等八个实验室,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实验与实训;并与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日报社等十余家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和双导师制度,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作与毕业设计。
音乐
音乐专业硕士于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2023年调整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目前有招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本专业设立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音乐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声乐表演
设置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方向。培养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声乐表演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声乐演唱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大量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经典声乐作品并运用到实践中;本方向须掌握声乐的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声乐作品并赋予艺术创作与实践。
2.器乐表演
设置钢琴表演和民族器乐(扬琴、琵琶、二胡)方向。注重培养舞台、个人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演奏技能。以提高艺术修养和专业素养为目的,提升专业领域内的认知和演绎水平,使其掌握多时期作品风格的能力,能够独立演出或组织个人音乐会等的能力。本方向须掌握乐器的表演技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须分析、研究大量不同类型、体裁和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还应根据专业特点有选择地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专门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音乐实践中。
3.音乐教育
研究音乐教育规律,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主要研究理论内容包括音乐教育的本质、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的历史沿革、音乐教学的一般原则与一般规律、学校音乐教育的组织方法与教学模式等内容,实践内容为音乐教学技能、音乐教育课题的研究。
美术与书法
美术与书法学位授权点由艺术(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于2023年调整成功。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中国画
本方向主要包括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丝绸之路(新疆、兵团)题材的中国画主题创作实践研究,以及相关的技法探索研究,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
2.绘画
本方向主要包括油画、水彩画技法探索,丝绸之路(新疆、兵团)题材的油画、水彩画主题创作实践研究,涉及人物、风景、静物等画种。
3.美术教育和书法教育
本方向主要包括美术教育和书法教育发展研究、美术和书法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美术和书法教材研究、美术和书法教学技能研究及技法实践,新疆出土书迹研究,民间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美术和书法教育发展规律研究,新疆(兵团)美术和书法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美育等范畴,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段。
设计
设计学位授权点由艺术硕士(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生)于2024年调整获批。设立两个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传达与媒体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环境设计
本方向聚焦新疆兵团地域的人居环境品质研究;探索多民族地区设计资源应用;探索设计教育“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具体研究领域:新疆城乡人居环境创新实践、兵团文化创新实践研究、丝绸之路艺术资源创新设计研究。
2.传达与媒体设计
本方向聚焦视觉符号设计与运用;探索文化资源可视化的实践及推广;探索视觉信息交互;研究领域:视觉符号设计与运用、视觉信息交互设计、数字艺术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