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匠心承非遗兵地谱新篇——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深入第六师、第十二师开展调研
发布人:

文学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8-18

浏览量:

13

 8月6日至13日,为更好完成《兵团非遗图典》编纂项目,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先后赴第六师、第十二师,对当地多项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蛋壳画

 在第六师,团队重点走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曲子戏、眉户(迷糊戏)、哈萨克毡绣布绣,以及兵团级非遗枪杆诗、蛋壳画、新疆灰面制作技艺等。在红旗农场,团队成员观摩了曲子戏活动室,详细记录了越调、五更等特色曲调的演唱技巧;在芳草湖农场,团队与眉户戏第五代传人狄光照深入交流,了解其家族八代传承的谱系脉络。针对哈萨克毡绣布绣,团队实地考察了库拉西带领的合作社,记录了从羊毛处理到图案刺绣的完整流程。

调研枪杆诗、红色歌谣

图3 调研眉户戏(迷糊戏)

 在第十二师,调研聚焦兵团级非遗赛龙舟及师市级非遗剪纸、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阿肯弹唱等项目。在走马川河畔,团队详细了解了222团龙舟赛的发展历程,记录了“画龙点睛”“屈原游江”等仪式细节及无人机表演、汉唐文化街等创新元素。在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团队梳理了高彩霞“银发工作室”开创的关中风格剪纸技艺传承现状,以及肖云等后辈的学习与创作情况。此外,还走访了104团畜牧连,调研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的图案特征、生产销售模式,以及阿肯弹唱在定居生活中的形式演变。

图4 调研哈萨克毡绣布绣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收集了乐谱、手稿等实物资料和各类文字、影像资料,为《兵团非遗图典》的编纂积累了丰富一手素材。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系统梳理第六师与第十二师非遗项目的地域特色与传承规律,力求在图典中全面展现兵团非遗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撰稿:李玉婧

摄影:李玉婧

初审:李钦增

复审:吴新锋

终审:嵇美云


上一篇:下一篇:
匠心承非遗兵地谱新篇——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深入第六师、第十二师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

2025-08-18

发布人:

文学艺术学院

浏览量:

13

字号: 

 8月6日至13日,为更好完成《兵团非遗图典》编纂项目,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先后赴第六师、第十二师,对当地多项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蛋壳画

 在第六师,团队重点走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曲子戏、眉户(迷糊戏)、哈萨克毡绣布绣,以及兵团级非遗枪杆诗、蛋壳画、新疆灰面制作技艺等。在红旗农场,团队成员观摩了曲子戏活动室,详细记录了越调、五更等特色曲调的演唱技巧;在芳草湖农场,团队与眉户戏第五代传人狄光照深入交流,了解其家族八代传承的谱系脉络。针对哈萨克毡绣布绣,团队实地考察了库拉西带领的合作社,记录了从羊毛处理到图案刺绣的完整流程。

调研枪杆诗、红色歌谣

图3 调研眉户戏(迷糊戏)

 在第十二师,调研聚焦兵团级非遗赛龙舟及师市级非遗剪纸、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阿肯弹唱等项目。在走马川河畔,团队详细了解了222团龙舟赛的发展历程,记录了“画龙点睛”“屈原游江”等仪式细节及无人机表演、汉唐文化街等创新元素。在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团队梳理了高彩霞“银发工作室”开创的关中风格剪纸技艺传承现状,以及肖云等后辈的学习与创作情况。此外,还走访了104团畜牧连,调研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的图案特征、生产销售模式,以及阿肯弹唱在定居生活中的形式演变。

图4 调研哈萨克毡绣布绣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收集了乐谱、手稿等实物资料和各类文字、影像资料,为《兵团非遗图典》的编纂积累了丰富一手素材。石河子大学非遗研究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系统梳理第六师与第十二师非遗项目的地域特色与传承规律,力求在图典中全面展现兵团非遗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撰稿:李玉婧

摄影:李玉婧

初审:李钦增

复审:吴新锋

终审:嵇美云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