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石河子大学研支团分享会走进文学艺术学院
发布人:

文学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9-10

浏览量:

10

94日,由共青团石河子大学委员会主办的研究生支教团青春故事分享会文学艺术学院专场)南山新校区顺利举行。活动以“传递西部支教实践经验、点燃青年服务热情”为核心,吸引校内众多有志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的学子参与。活动聚焦西部支教的实践与经验传递,吸引了众多有志于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的学子参与。现场,李优嘉、昂沙尔・铁格斯汗、李玉婧、阿丽吐古丽・司曼吾、陶旋五位不同届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依次登台,结合自身支教经历分享实践感悟,为在场学子搭建起了解西部支教实况、坚定服务西部信念的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热情。

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优嘉围绕支教面试备考分享实用策略。她介绍,备考期间系统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以构建专业理论体系,通过反复模拟面试打磨教学实践能力,从试讲板书、语句衔接至提问应答均反复演练;面试中,她结合专业优势阐述面向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融入对支教事业的理解,最终成功入选。“要把对支教的理解融入教学设计,让面试官看到专业与热情”,其经验为备考学子提供了清晰方向。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昂沙尔・铁格斯汗,围绕支教中的情感联结讲述与学生的温暖故事。支教期间,她既是课堂上的答疑老师,也是课后同行的伙伴,通过共同参与校园活动、倾听成长心事,与学生建立深厚情谊,这段时光成为她最温暖的回忆。支教结束后,她与学生仍保持联系,学生的每次进步都是她珍视的收获。她认为,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心灵相互滋养,双向温暖让支教更具意义。

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玉婧围绕支教生活的多元维度,分享了自我成长经历。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她还主动承担起了学校公众号运营工作,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校园生活与孩子们的成长瞬间,助力外界了解西部教育现状。同时她积极参与当地马拉松赛事协助、文化节策划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也让我更深入地融入了支教地,看到了教育更广阔的外延那些未曾见过的世界的另一面。”她的分享展现了支教者在教学之外的责任与担当,让大家对支教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阿丽吐古丽·司曼吾以教学创新为主题,介绍了依托项目平台开展教学实践的经验。她借助“疆来有信”“胡杨守护计划”“明德课堂”等项目平台,整合石河子大学多种教学资源打造特色课堂,通过书信交流解答学生成长困惑,以资源整合思路助力当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创新,就要勇敢尝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她的实践案例为支教教学创新提供了参考范例。

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陶旋以个人成长蜕变为主线,讲述了从支教“新手”到“能独当一面”的成长过程。初到支教地时,他面临教学与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当地老教师的坚守精神与悉心指导让他逐渐掌握了教学技巧,学会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师。“支教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旅程,去南疆支教,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他的感悟与鼓励进一步坚定了在场学子投身于西部教育的信念。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此次分享会以青年支教者们真实的支教故事向大家传递了青春担当,生动诠释了西部支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中的双重意义。活动不仅为有志学子提供了实践经验参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服务西部、奉献教育的种子,为未来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凝聚了青春力量。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风采:

文、图:杨懿德

初审:王晶

复审:赖娇

终审:嵇美云

上一篇:下一篇: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石河子大学研支团分享会走进文学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9-10

发布人:

文学艺术学院

浏览量:

10

字号: 

94日,由共青团石河子大学委员会主办的研究生支教团青春故事分享会文学艺术学院专场)南山新校区顺利举行。活动以“传递西部支教实践经验、点燃青年服务热情”为核心,吸引校内众多有志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的学子参与。活动聚焦西部支教的实践与经验传递,吸引了众多有志于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的学子参与。现场,李优嘉、昂沙尔・铁格斯汗、李玉婧、阿丽吐古丽・司曼吾、陶旋五位不同届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依次登台,结合自身支教经历分享实践感悟,为在场学子搭建起了解西部支教实况、坚定服务西部信念的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热情。

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优嘉围绕支教面试备考分享实用策略。她介绍,备考期间系统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以构建专业理论体系,通过反复模拟面试打磨教学实践能力,从试讲板书、语句衔接至提问应答均反复演练;面试中,她结合专业优势阐述面向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融入对支教事业的理解,最终成功入选。“要把对支教的理解融入教学设计,让面试官看到专业与热情”,其经验为备考学子提供了清晰方向。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昂沙尔・铁格斯汗,围绕支教中的情感联结讲述与学生的温暖故事。支教期间,她既是课堂上的答疑老师,也是课后同行的伙伴,通过共同参与校园活动、倾听成长心事,与学生建立深厚情谊,这段时光成为她最温暖的回忆。支教结束后,她与学生仍保持联系,学生的每次进步都是她珍视的收获。她认为,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心灵相互滋养,双向温暖让支教更具意义。

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玉婧围绕支教生活的多元维度,分享了自我成长经历。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她还主动承担起了学校公众号运营工作,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校园生活与孩子们的成长瞬间,助力外界了解西部教育现状。同时她积极参与当地马拉松赛事协助、文化节策划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也让我更深入地融入了支教地,看到了教育更广阔的外延那些未曾见过的世界的另一面。”她的分享展现了支教者在教学之外的责任与担当,让大家对支教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阿丽吐古丽·司曼吾以教学创新为主题,介绍了依托项目平台开展教学实践的经验。她借助“疆来有信”“胡杨守护计划”“明德课堂”等项目平台,整合石河子大学多种教学资源打造特色课堂,通过书信交流解答学生成长困惑,以资源整合思路助力当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创新,就要勇敢尝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她的实践案例为支教教学创新提供了参考范例。

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陶旋以个人成长蜕变为主线,讲述了从支教“新手”到“能独当一面”的成长过程。初到支教地时,他面临教学与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当地老教师的坚守精神与悉心指导让他逐渐掌握了教学技巧,学会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师。“支教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旅程,去南疆支教,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他的感悟与鼓励进一步坚定了在场学子投身于西部教育的信念。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此次分享会以青年支教者们真实的支教故事向大家传递了青春担当,生动诠释了西部支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中的双重意义。活动不仅为有志学子提供了实践经验参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服务西部、奉献教育的种子,为未来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凝聚了青春力量。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风采:

文、图:杨懿德

初审:王晶

复审:赖娇

终审:嵇美云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