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

一、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概况
(一)历史沿革
石河子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开始招生可追溯到1981年的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兵团教育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97年开始招收师范类本科生,2007年进入全国重点批次招生之列,2013年招收学术硕士研究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6年招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招生,2019年获批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与时俱进,努力精进,至今已连续培养22届本科毕业生,不断拓展和提升着本学科的内涵和水准。

(二)办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始终坚持石河子大学“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以“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为已任,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使命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师范生。

(三)历史使命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以培养高质量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扎根边疆,服务民族地区,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做贡献。

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克服边疆引人难、留人难的严重困境,扭转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2023年,拥有专任教师40人,疆外教师占比63%,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3%,高级职称占65%,国外、双一流毕业师资占60%,师生比为1:5.1,形成了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专业着力锻造金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专业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十四五”国家级培训专家库成员1人;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2人、自治区“天池英才”2人;石河子大学“3152”高层次人才5人、校级教学能手2人、石河子大学“天富杯”最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公共课教师4人。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师大家庭

(二)金课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不断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金专”“金课”建设,已形成良性的梯队。建有省级“金课”《中国古代文学》,兵团精品课程、一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校级“金课”:课程思政、过程性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

杨雁老师荣获第二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

(三)教育教学实训平台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建成有“教师教育+地域特色+专业技能”的校内实训平台。专业技能平台有国家级实践平台—国家通用语推广基地、创意写作中心;地域特色平台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域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新疆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兵团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等;教师教育平台有语文教学技能实训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教学反思实验室、智慧教室、研究性学习实验室、多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室、普通话测试教室、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石榴花开 筑梦兵团名班主任工作室

(四)学生培养成效

汉语言文学(师范)自成立以来培养学生近3000人,师范生留疆率逐年提升(202052.31%202153.57%202262.29%),成为新疆、兵团中学语文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学生在校级以上师范教育教学技能、文学创作以及诵读写等各类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取得优异的成绩。杰出校友有全国影响力青年诗人的日木呷、苏仁聪、杨钊、去影等,在贵州毕节民族贫困地区扎根支教18年的徐召伟荣获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

主持人汪涵为优秀校友徐召伟颁发马云乡村教师奖

三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强化兵团精神引领,厚植扎根边疆的家国情怀

 1.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形成了“特色思政课+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兵团精神育人体系。专业设有“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特色思政课,邀请兵团老兵胡有才连长等为学生授课,将思政课融入治疆方略及兵团精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思政课,为学生讲历史、讲发展、讲故事、讲实践,从学生情感认同到理论认同,再到行为认同,最终实现热爱兵团、扎根兵团的价值认同。此举措经《光明日报》、胡杨网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老连长胡有才为学生讲述兵团人艰苦创业的故事

2.专业培养师范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积极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共开设5门特色思政课程,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学习和价值引领,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线推进、一体融合”。

杨雁老师授课特色思政课堂

 3.用第二课堂构建学生家国情怀:通过参观军垦博物馆等校园文化活动,深刻地了解军垦戍边的历史和文化,体悟兵团精神;通过暑期三下乡等活动走进沙海老兵,深刻领会老兵精神的内涵,厚植师范生扎根边疆基础教育的情怀,教师中疆外教师比重为63%,学生留疆率为62.3%


学生参观军垦博物馆

学生在军垦第一连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以乡村振兴之力,振兵团坚守之魂 暑期三下乡活动

(二)多举措过程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把师范教育与民族团结有机融合,积极推行民汉合班、混合住宿,各民族学生同学习、同实践、同生活,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教师和学生结亲活动

师生一家亲日常生活

2.凸显学生主体,建构特色教育教学体系

专业设置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课程,开设《基础维吾尔语》特色技能课一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新疆兵团文学研究专题》等特色专业课程多门;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环节,各族学生结对帮扶;在考试环节,适应学生特点,设置选做题目等多样化评价方式。

3.强化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注重第二课堂建设

专业注重第二课堂建设,强化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迁移,搭建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与实践平台;燃尘话剧社(全国百佳国学社团)、胡杨诗社、火种诗社、采薇文学社、正言社等学生社团充分结合中文专业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体验式、浸润式的综合育人功能。

民汉同台朗诵石榴红:民族团结一家亲古典诗词诵读

火种诗社举办演讲比赛

燃尘话剧社走进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三)发挥专业的边疆办学优势,服务社会

1.发挥“实习+”综合效能,服务新疆、兵团向南发展

本专业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兵团向南发展,持续多年安排师范生到南疆喀什、和田,兵团第三师、十四师等中学开展实习支教;承担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教学,参与当地国家通用语推广。

学生在和田策勒支教


第三师四十四团少数民族职工国家通用语培训

学生在支教课堂

2.专业聚焦边疆基础教育的研究

专业教师聚焦边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并开展相关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服务边疆基础教育。2021年兵团首次设立基础教育课题,本专业教师获批2项;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引导师范生围绕边疆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究,逐年提升毕业论文选题中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的选题比例。

3.专业教学与服务边疆基础教育双向促进

本专业发挥专业教学优势,连续多年承担兵团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培训,开展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南北疆基层少数民族中小学语文教师563名。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边疆中学语文一线课程资源,反向促进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自治区初中语文岗位培训“学史践行”活动

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师岗位培训